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娇柔塔胞藻中提取粗脂,并经硅胶柱层析将粗脂分离成石油醚洗脱组分(非极性脂)、苯洗脱组分(弱极性脂)和乙醇洗脱组分(强极性脂),并对粗脂和3种洗脱组分进行了抗3种植物病原菌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粗脂对3种病原菌都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石油醚洗脱组分在脂溶性化合物中含量最高,但无抗菌活性;苯洗脱组分含量最少,但抗菌活性最强。对3种洗脱组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石油醚洗脱组分以烷烃类化合物为主;苯洗脱组分成分较复杂,但以1-丙氧基、2-丙醇的含量最高;乙醇洗脱组分富含脂肪酸成分。娇柔塔胞藻的抗菌活性是其脂溶性化合物中各种化学成分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斑衣蜡蝉成虫肠道细菌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斑衣蜡蝉是自然发生于臭椿树和苦楝树的一种重要害虫,也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昆虫资源,分布于山东省、江苏省等地。本研究从自然种群的斑衣蜡蝉成虫肠道环境中分离、纯化、培养,获得细菌4个菌株,分别对其菌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鉴定结果表明:4个细菌菌株均为兼性厌氧芽孢杆菌,l号菌株为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2号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ls),3号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4号菌株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斑衣蜡蝉成虫肠道环境中存在的不同细菌之间的数量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河北平原区培育、种植蒙古栎意义重大,为促进蒙古栎健康生长和生产推广,对蒙古栎危害日趋严重的斑衣蜡蝉进行研究,调查记录了斑衣蜡蝉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发生因素,结合斑衣蜡蝉的生物学特性和以往防治经历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植物检疫方面总结出科学有效的预防、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初步调查表明,陕西省斑蟊素资源昆虫有19种,属于鞘翅目芫菁科的16种,拟天牛科的1种,同翅目蝉科和蜡蝉科各一种。用气相色谱对其中14种昆虫,9种甲虫不同性别,及三种芫菁体躯不同部位的斑蟊素含量进行了测定,芫菁科的11种均含有斑蟊素,其中斑蟊属Mylabris Fab-ricius的3种含量高,特别是眼斑芫菁M.cichorii L.及大斑芫菁M.phalerata Pallas两种含量最高。沃黄拟天牛Xanthochroa waterhousei Harold含有斑蟊素在国内是首次报导。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White)含有少量斑蟊素。黑翅红娘子Huechys sangu-inea(De Geer)不含斑蟊素。用氯仿与苯甲醚混合溶剂提取斑蟊素和配标样,重现性好,提取效率高。用气相色谱分析昆虫体内的斑蟊素含量快速而灵敏。  相似文献   
5.
为提示农药污染对水环境破坏,揭示海洋微藻类作为环境毒理学评价指标的潜在应用,研究了塔胞藻、海水小球藻的生长及叶绿素a合成对除草剂草甘膦的致毒胁迫生理应答。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前3 d ,在试验质量浓度范围内,草甘膦对塔胞藻生长均无抑制作用,塔胞藻对10μL的草甘膦呈致毒兴奋效应,最高值出现在第3d,比对照组高39%;自第4d开始,草甘膦对塔胞藻呈明显抑制作用,并呈明显的剂量关系,抑制作用在80μL 试验组、培养至7 d时达最高,试验组生物量为对照组的47%;草甘膦对海水小球藻的致毒胁迫作用明显强于对塔胞藻,培养第2 d开始就表现出明显致毒胁迫效应,随草甘膦的质量浓度增加及培养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增强趋势非常明显,培养至第7 d ,10、20、40、60、80μL试验组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7.4%、24.6%、23.7%、21.9%和13%。草甘膦对塔胞藻、海水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均表现抑制效应,最小值出现在80μL试验组,叶绿素a的含量仅为对照组的24.3%和7.54%,对海水小球藻的致毒胁迫效应远大于塔胞藻。表明海水小球藻可作为检测水域环境草甘膦污染的毒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衡水湖湿地北堤4个样方地8种园林树木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的发生状况。结果显示斑衣蜡蝉在柽柳和臭椿树上的发生状况显著大于其他园林树木;而白蜡树、垂柳和白杨树有虫株率为0;斑衣蜡蝉在臭椿树上的发生更倾向于树干的基部(0~1 m),然而柽柳斑衣蜡蝉倾向于发生在1~2 m的树干段上;不同样方地之间臭椿树胸径和臭椿树上斑衣蜡蝉的发生状况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